Skip to main content

财经

财案2026倒数|最低薪金调升有用吗? 专家检视社会保障成效

budget

2026年的财政预算案即将在10月10日(周五)登场。面对通胀放缓但生活成本依旧高企的情况下,马来西亚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否真的发挥了作用?

Astro Awani 节目《Consider This》邀请两位经济学者回顾去年财政预算案的“社会保障”成效,检视政府是否真正撑起了弱势群体的安全网。

Advertisement

 

最低薪金调升:
缓解生活压力 至少30%劳工受惠

马大社会保障经济学家 Amjad Rabi 博士 认为,2025 财案中最有意义的措施之一,是将最低薪金调高至 RM1,700。

“我认为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是提高最低薪金。至少有三成劳动者领取接近最低薪金,这项调整让他们能获得更高收入,也缓解了生活压力。”

他补充,上一次调薪已经是2022年,当时最低薪金提高到1500令吉。

不过,他也指出工资增长依然追不上生活成本,尤其是食物与交通开销。

“食品与交通的通胀涨幅高于工资增长,让许多低收入家庭不得不从健康饮食转向更廉价的选择。”

 

财案加码50亿援金
社会安全网覆盖更多群体

在更广的社会保障层面,来自大马策略与国际研究院(ISIS)经济研究主任Calvin Cheng 认为,去年财案的亮点还包括社会援助金拨款增加,涵盖儿童、长者、以及没有正规劳动保障的群体,说明政府正努力扩大社会安全网。 

“回顾2025年财政预算案,我们看到社会援助拨款,增加了约50亿令吉,用在4项计划(包括STR和SARA援助金计划,以及针对儿童和长者的福利局津贴。”

他也呼吁政府在2026年财政预算案中,能建立跨部门的长期社会保障框架,确保从儿童到老人的全生命周期支持。比如,儿童营养、教育补助,以及针对孕产妇和残障人士的专项计划,都可以更系统化地推行。

 

被忽视的角落:
长者贫困的隐忧

节目的讨论中,也将目光投向了一个经常被忽略的角落:老年贫穷问题。

Amjad博士提到,马来西亚许多年长者没有公积金存款,只能依靠子女供养。这不仅让长者生活艰难,也让被称为“夹心一代”的中年人背负着赡养父母和抚养子女的双重压力。

“我国长者的相对贫困率高达42%,远高于全国平均 16%。而许多年长者每月从成年子女那儿得到的生活费,仅约 RM532。”

这就形成所谓“夹心世代”的压力:中年人一边要扶养子女,一边还要照顾年迈父母。专家因此建议,预算案应该优先加强长者援助金与居家护理支援制度,确保他们在晚年也能过得有尊严。

政府每一年的财政预算案,不只是财政数字的排列组合,它更反映国家如何照顾人民的方式。如何花得更聪明、更精准,才是真正考验政府智慧的选择。

想知道明年度的财政预算案会有什么宣布?记得留意首相兼财政部长安华将在10月10日下午4点提呈的2026年度财政预算案直播。

 

相关话题

必看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