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Astro Shaw 与Etika Sdn. Bhd携手制作,改编自马来西亚真实感人故事的本地电影《Abah Saya, Uncle Mike》即将在8月28日全马院线上映,故事改编自一位马来西亚华人父亲抚养三位马来孤儿男孩的真实故事,深刻展现了团结、爱与家庭的真正意义。
一起来看看,XUAN小编和《Abah Saya, Uncle Mike》2位主演Andy郑金发及Pauline陈俐杏畅聊片中的大小事。

Pauline陈俐杏认:Nancy是所有女人的集合体
问:第一次看到剧本的时候,有没有哪个情节让你们有惊喜的感觉?
Andy郑金发:其实在开拍前,我有和故事原型人物 Uncle Mike(唐伟翔)聊过。剧本里有些桥段为了增加戏剧效果,会被放大处理,跟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差异。比如他和父亲的冲突,家里供奉神台,却同时教三个马来孩子伊斯兰教义等情节,这些场景都被呈现得更具戏剧张力。
Pauline陈俐杏:我当时看到剧本才发现原来 Uncle Mike的人生中,竟然有过这么“现实”的一段感情。但真正和他聊过之后才明白,Nancy 这个角色并不只是单纯的一任女友,而是把他过去的几段感情整合起来的“集合体”。
(记者:所以你是所有女性的集大成吗?)
Pauline陈俐杏:我也不知道这算是好还是坏(笑)。Uncle Mike 曾提过,他生命里确实有遇过非常支持他的女朋友,只是可惜没有走到最后。Nancy 的存在,更像是所有陪伴过他、影响过他的女性所汇聚成的一个声音。
Pauline陈俐杏大赞Andy郑金发:做足角色功课!
问:会不会觉得《Abah Saya, Uncle Mike》跟一般马来西亚电影不同?
Andy郑金发:确实会,最大的不同就是题材本身。故事讲述一位华人 Uncle 领养了三个马来小孩,他原本并不熟悉伊斯兰圈子,很多事情都要依靠他的一位马来员工来指导。因此在电影中,你会看到浓厚的文化差异,同时也展现了两种文化如何在同一个空间里磨合和相处,这类题材在马来西亚电影里确实比较少见。
Pauline陈俐杏:一般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大多会讲述像拿督李宗伟或者一些名人的奋斗故事。但 Uncle Mike 完全不一样,他只是因为一次机缘认识了这个小孩,就决定要领养他。他没有想过宗教或文化的差异,只是很单纯地想把孩子从孤儿院带出来,给他一个家。我觉得这种“纯粹”,就是这部电影最打动人的地方。
问:电影中很多本地文化的细节,你们觉得哪一个场景/剧情最能代表马来西亚?
Andy郑金发:我印象最深的,应该是电影里既有华人农历新年,也有马来人的开斋节。三个马来小孩会跟着 Uncle Mike 回到他的原生家庭一起过年,而 Uncle Mike 则要张罗穆斯林的开斋节。我觉得两种不同文化的人互相走进彼此的节日中,这样的画面真的很马来西亚。
Pauline陈俐杏:我觉得是语言。我跟Andy在电影中的对话经常中英夹杂,他和三个孩子们的沟通则是马来文,而在自己原生家庭的场景里会用中文和广东话。刚开拍时,有人质疑这样的表现会不会很奇怪,我当时就回答:“我在家也是这样跟我爸爸讲话的,如果你没有经历过的这样的环境,才会觉得奇怪吧?”
我觉得马来西亚还蛮大多数的朋友之间和家庭之间,都是用这张方式来交谈的,这个确实是马来西亚独有的文化吧!
问:电影的主题是家庭和跨文化关系,你们在生活中有遇过类似的文化差异吗?
Andy郑金发:我觉得在马来西亚是很平常的事,但我这次拍摄时心态比较不一样,会把自己想成一位穆斯林,因为你要教小孩这些伊斯兰文化,不能抱着玩玩的心态。
Pauline陈俐杏:我可以分享在片场看到Andy为了揣摩Uncle Mike的角色所下的功课,当时他在片场的放饭时间,竟然跟三个小朋友一起用手吃东西,当下我直接觉得:“哇,去到这样尽噢!” ,而且他还特别去学习和背诵伊斯兰祷告文的内容,以了解和明白三个小朋友念的内容到底是什么。
Andy郑金发凌晨3点哭戏卡关!因“一举动”15秒泪崩
问:请说出最印象深刻的一场戏
Andy郑金发:让我最难忘的,绝对是 Uncle Mike 找到三个小朋友的那场关键戏。那一天我有四场哭戏,而最后一场拍到凌晨三点,我一度哭不出来。后来我就请求导演先暂停片刻,自己静静地盯着大儿子Rafei 看,大概十五秒钟后,我的眼泪就自然地流出来了。
其实在开拍前,我和三个小朋友一起相处了一个半月,不只是聊了很多私人心事,感情也变得非常深厚。Rafei 更是把我当成亲生父亲来看待,所以每次只要聊到比较走心的话题,我都会不自觉的流泪。
Pauline陈俐杏:我的主要对手戏几乎都是和Andy一起,其中让我最印象深刻的就是道别的那一场戏。我觉得那场戏的情绪转折非常有意思,一开始是带着想要和好、满心期待见到男朋友的心情,但过程中却因为矛盾而从生气、质问,一路到最后的无奈与放弃。Nancy的角色情绪起伏很大,每一句对白都带着不同层次的情感,对我来说是很有挑战的一场戏。
Pauline陈俐杏不惧双语对白:爸爸就是“Banana”
问:早期的电影都是以动作片为主,这次挑战全文戏,给自己打几分?
Andy郑金发:我不敢给自己一个评分,是因为我觉得这是我第一部比较情绪化的一部片。我觉得自己已经做足功课,演出上并没有太困难,可能会给自己7分吧!(Pauline陈俐杏:给自己A啦!)那就给8分(笑)
问:电影中父亲/家庭的形象,和你现实生活中的家人相比,有什么不同或相似?
Andy郑金发:我觉得差别挺大的吧,因为我至今都还没有结婚,也没有真正承担起当父亲的责任。我长期在三家孤儿院当义工,和很多小朋友有过深度的互动,知道该怎么跟他们沟通、怎样抓住他们的心。所以当我接到 Uncle Mike 这个角色时,和孩子们的对手戏对我来说并不是太大难题。
我反而担心如何诠释 Uncle Mike 本身的特质,像是他讲话比较害羞、声音也偏小,但我本人其实比较活泼外向,要去如何去拿捏这种反差,对我来说是比较困难的部分。
问:据说Nancy在电影中会以中英双语进行对话,对你来说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Pauline陈俐杏:我其实蛮喜欢跳脱全中文的呈现方式,这样更能体现马来西亚的多元风貌。幸好剧中切换的是中文和英文,而不是马来文,不然对白可能要多拍好几次,会比较卡(笑)。而且因为我自己的爸爸就是所谓的 “Banana”,在家里我们都是用福建话和英文来回切换,所以在戏里语言的切换对我来说算是信手拈来。

Pauline陈俐杏谈领养小孩:真的要看缘分
问:身为人母,是否会在现实中领养小孩?
Pauline陈俐杏: 其实我最近才和老公 Henley 许亮宇讨论过这个问题(笑),最后我们得到的结论是:真的要看缘分。领养并不是想做就能去做的事,更多时候需要一个机缘。就像 Uncle Mike,他是因为遇到这个小孩,才促成了领养。我觉得这种事由不得我们决定,如果有缘分,或者真的遇到这样的情况,就顺其自然,走一步算一步吧。
问:如果要向外国朋友推荐这部电影,你们会怎么形容?
Pauline陈俐杏:我大概会这样介绍:你有看过白人领养黑人小孩的故事吗?(笑)那种感觉会让外国朋友瞬间产生很多问号。他们可能一开始无法理解我们马来西亚的文化和国情,但我觉得用这种比喻去形容,会很吸引他们。
(Andy郑金发:对,这真的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问:用一个字来形容你此时此刻的心情
Andy郑金发:福,因为在我心里Uncle Mike就是一个真正的超级英雄,很多人连养育自己的小孩都不容易了,而他却愿意领养三个来自不同文化、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我能出演这个角色,本身就是一种福报。

Pauline陈俐杏:亲,我觉得这部电影谈的是各种形式的亲情。从没有血缘关系,到愿意选择彼此成为家人,跨越世俗眼光去成就的一段缘分。它不仅仅是亲密,还包含了很多层面的“亲情”。
采访后记:
在国庆日前夕能采访到一部与马来西亚紧密相关、展现两大族群融合的电影,确实让我感到兴奋不已。Andy郑金发虽然是动作演员出身,但在访谈过程中却展现了非常真诚的一面,谈到自己为了理解马来文化与伊斯兰信仰所做的努力时,态度非常谦虚,令人敬佩。Pauline陈俐杏则以一贯的亲和力分享了许多关于亲情的元素,以及女性本身的观点,让小编体悟到不同的一面。